剧情: 于观(张国立饰)、杨重(葛优饰)和马青(梁天饰)三人在北京开了一家“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他们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啼笑皆非,但都给应付了过去,公司业务兴隆,生意火爆。 一个要与女友分手又怕看女友掉泪的人找于观求助,于观受托约见刘美萍(马晓晴饰),十分含蓄地讲出问题并不断责备自己,泪流满面的刘美萍破涕为笑。后来,法院送来传票,勒令三T公司停业整顿,他们三人掏尽了所有的钱打发上门讨饭的顾客亲属,突然,马青说想要打人。大街上,他们肆意冲撞地些郁郁寡欢的中年人,可这些人只顾赶路,毫无反应。这部片子是我当时在啃闷片儿年代想看的存货之一,而真正让我在百无聊赖的失眠夜里重新搜索它,却是源于我最近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他跟我提过他喜欢这部电影。 我通常唯一不能把握的也是我唯一需要反思的东西,就是感情。这同样是一个很无趣的故事,质疑爱情,相信爱情,失去爱情。我只是想更深入的了解他,以及我这回的失败原因。我记得第一次见面的尾声部分是他在睡觉,我在他家的床上呆着无聊得要命,然后就发现他房间一共就有一本王朔全集。而说到看王朔的时期,又追溯到了我更早的阶段,王朔的东西就有这么一个特点,你看过一次了,不想再看了,你知道那些字面上都是废话,通篇的废话,但却总是让你一遍一遍的想起,总觉得似曾相似,总觉得铭刻入心。他自然也是跟我提过这部电影,只不过我过于相信他所喜欢的就是当时我们那样的生活状态,无拘无束,高兴,快乐,简单,进而觉得这样的电影最多揭露了这样一个状态。 而当影片开始的时候我开始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我所理解的王朔又回来了,无论是在哪个导演的戏中,那个感觉又回来了。 那个一本正经开始瓦解,荒谬怪诞开始诞生的年代又回来了,我无法想象它是我出生的年代。故事是以一个半谎言性质的约会开始的,而结尾又是以一个实实在在虚伪的爱情的破败结束的。爱情,年轻人的终极话题,穿插在这段爱情间的,却正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年轻人当时的状态,无为生活的哲学,以及露骨的朋克范儿。 我开始有些理解为什么他会喜欢这部影片,因为这部片子所阐述的巨大的矛盾,冲突,以及万分隐晦的解决方法,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在经历的。中国人在思想上的前进很小,小到甚至一个人从婴儿长成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时,她都在经历同样的事儿。 它所主张的,正是直到今日年轻人仍然需要下巨大的决心来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just do it 即我们只需要去把自己的所有感官打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我们生活真正所需的精神知识。殊不知这样的生活是牺牲大多数人来成全小部分人的,即使是这样,大多数人仍然是不明就里的,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不是因为精英,而是因为一大群这样的不明就里,按部就班生活的人们。而剩下的人,所谓有所觉悟的人,只能把他们的生活当成一个秘密,把摇滚乐地下化,把他们的生活,精神地下化。这不是所谓的反叛,这只是一种成熟的必须途径,一种对盛世的讥讽反语。 我们这个社会所谓正常的年轻人,正是最幼稚的一群,最没有经历的一群,没有玩儿过,没有不屑过,没有长大过的一群。我们永远不会真正独立。在这样的支离破碎的画面和声音中,我看到的是我身边的所有现实的呼声以及抱怨,还有一部分人的所言所行。有时候你觉得你抓住了,你年轻了,但是你却没有。我记得我当时第一次在那所还算有点儿文艺沃土的重点高中边上,那条被我们命过名的无名路上,逆风走在那些路旁半人高的杂草旁边,抖抖嗦嗦拿出生平买的第一包烟点上时;或者是拿出cd机以及在珠海那种城市来之不易的打口盘,调到某首最躁的歌儿开始放的时候;抑或是高三在北京的冬夜,满手铅笔的黑色,没命的在美院旁边的小道上奔跑的时候,就像濒死的病人突然深吸一口气活过来一般,我以当时一种稚嫩的方式,感觉到自己回到了真正的生活里了。但这仅仅是吸了一小口纯氧,就像没烟抽的时候捡到的一个烟屁,根本无济于事。 而后来我发现,甚至是我能乖巧的扮演一个叛逆得不让家人讨厌的女儿的角色时,更甚当我开始迟钝的在大学开始本该高中过的没心没肺的脏范儿的生活时,当我开始大胆投入某场恋爱或者某场演出时,这依然还是那一小口氧气,没有再多了,我也不可能做得更多,我们都不可能。当然也有那么一部分人是真正的为了某些东西一直死磕下去的,无论是艺术,音乐,文学,还是收废品,捡垃圾,当有的人真的为止死磕的时候,我们这些小众的围观者眼里依然有深深的害怕神色,只是我们鼓足勇气,挺起胸,朝他们走的再近,再近一些,并告诉自己,我们接触到了真正的生活,他们无序混乱,所以它们是美的,是艺术。我们越发清楚了,我们不是那种人。 这样的情形让我们纠结,因为在真正的死磕者看来这个世界井然有序,安静美好,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到处是漩涡,混乱。我们之所以那么认为,是因为我们不安心生活在虚伪中,却又不敢死磕下去,因而困顿,质疑,抓狂。这也是为什么包括我的很多人会在感情上一直纠结。我们必须要把这样的不安情绪实体化,我们需要一个有致命吸引力而又危险的东西来排解我们在生活上碰到的矛盾,而最佳的矛盾,即是爱情。马晓晴演的姑娘清楚的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内部原理,最后导致她投身“失足青年”的圈子。而这个矛盾的外部体现,则表现在张国立那段爱情中,这是纠结人群跟社会的矛盾。 早上洗澡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这些,茅塞顿开,悄悄把手指上的戒指从中指挪到了食指。这是个说不清的事儿。我知道我永远不是那种人,最多抽出来吸一两口氧气,而他也只是,比我走的更远一点点而已。我们依然在悄然挣扎,也许以后永远无法脱开这种挣扎,只是,看一看这样的电影,知道我们为了什么而战,知道我们那些忡忡不安的生活的起源,以及知道青春只是一剂过猛的药,它矫枉过正,能保证你在多年以后会是那个拥有回忆的人。 ----------- 依然感谢生活中所有被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苦难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