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马兰花HD国语

简介

姚光华 林志玲,陈好,黎明,姚明 剧情片 中国大陆 2009
本文与姚光华导演的《影院动画<马兰花> 导演创作谈》一起发表于《电影文学》“动漫研究”论坛2009年第21期。[1] 《马兰花》被中宣部确定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重点国产动画献礼片,投资1500万,历时3年制作完成,被媒体称为美影厂集结全部力量组成的“梦幻团队的倾情制作”。林志玲、黎明、陈好、姚明等当红明星都参与配音,台湾知名歌手吴克群、许茹芸、温岚演唱主题歌和插曲,众多明星的参与让这部动画电影赢得了更多的青少年观众。 作为国产影院大片,在保留中国传统动画特色的同时,加入了大量富有时代审美气息的元素,被誉为“故事很中国、造型很民族、音乐很经典、呈现很时尚、配音很强势”。其整体品质不逊色于欧美以及日韩影院动画,堪称“民族奇幻”。《马兰花》上映首日就取得了200万票房的骄人成绩,上映一周就突破500万票房。对比迪斯尼经典动画如《白雪公主》(1937)、《仙履奇缘》(1950)《小姐与流氓》(1955)、《睡美人》(1959)、《小美人鱼》(1989)、《美女与野兽》(1991)、《阿拉丁》(1992)、《狮子王》(1994)、《风中奇缘》(1995)等,我们看以看出,无论从主题、叙事策略、角色设计、场景设计,还是文化的表现等方面都可以视为是媲美迪斯尼经典动画,并有所超越的非凡之作。但是和近年来的新好莱坞动画电影相比,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经典选材与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动画,在选材时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阿拉伯和中国的童话、神话、民间传说和名著故事进行改编,用美国人的价值观对故事进行重新改装。就选材而言,在经典的迪斯尼动画中,有关王子与公主的爱情的故事总是一个永不衰老的话题。尽管这些来自异国的题材,经过“好莱坞化”后,具有非凡影响的动画片在故事原产地的人看来已经被改造的荒诞不经,但是在后现代社会改写和重构经典的大的语境下,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中国动画电影近十年年来发展迅猛,从《宝莲灯》、《魔比斯环》、《勇士》、《风云决》、《喜洋洋之牛气冲天》等,由叫座不叫好向叫座又较好转变。而从选材来看,像好莱坞动画电影一样,有一定知名度的经典故事依然很重要。所以,被称为“中国动画梦工厂”的上海美影厂,选择知名度很高的《马兰花》经典儿童剧制作影院动画,在选材方面的确是独具慧眼。 儿童剧《马兰花》是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建院剧目,当年一上演便十分轰动,周恩来总理对该戏提出“大兰是可能教育好的,不要让她和老猫一起死掉”的建议,更使它成了家喻户晓的剧目。“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这支童谣曾经伴随了亿万孩子的成长,流淌在每个孩子内心的最柔软处,是每一代人童年最经典的美好回忆。《马兰花》从首演至今,50年盛演不衰,成为中国儿童剧史上的第一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成为“世纪之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印记永不褪色,而且一旦再现必将还会让记忆升华。” 美国动画的商业性、娱乐性总是第一位的,讲求老少咸宜,技术总是大于思想。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主题上总是较为浅显的,表达的是友谊、爱情、正义战胜邪恶、个人英雄主义、冒险、寻宝等与人类现实生存困境关系不很密切的主题。 改编的《马兰花》不但延续了原名儿童舞台剧的童话风格,还加入了更多创新的元素。原作中故事的核心是勤劳勇敢与懒惰怯懦的对立,导演姚光华认为再用这点作为核心是不够的,改编经典就要有突破,使原来的儿童剧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并融入全球语境下的价值观。因此《马兰花》除了保留舞台剧“勤劳、淳朴、勇敢”的价值观,加上了“宽容、坚毅”等元素,赋予环保、生存、和谐的主题。角色增加反角藤妖,使原来由勤、懒为主要矛盾的戏,转为以善、恶为主要矛盾的戏,主题也由原来的勤劳战胜懒惰变为善良正义战胜邪恶和野心,这是符合商业动画片惩恶扬善的主流价值观的。青春化的主角设计  角色是一部动画片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角色的刻画上,经典迪斯尼动画一般以正邪分明,脸谱化的扁平人物为多,具有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美国化了的非凡人物总是影片永恒的主角。男主角总是英俊高大,女主角总是美丽年轻,影片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满足着时代的审美需求。 从塑造人物性格、动作特点和语言特征看,影院动画片《马兰花》也与经典迪斯尼动画的角色设置很相似。导演姚光华执导过一系列国内著名动画片,他说:“从心理学角度看,动画片无疑是成年人心中不老的童话,但在中国观众的印象里,国产动画片就是给孩子们看的,最多是陪孩子们凑凑热闹。观众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说明我们的国产动画片还没有从传统的美术片中突围出来。但从近几年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公映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国产动画片青春化的态势。”无论是《宝莲灯》、《魔比斯环》,还是《勇士》、《风云决》都有这种趋势,也就是说,中国动画已经将目光从儿童和幼儿身上转移到了日美动画的主力消费群体少年以至青年身上。这必将带来动画在主题和角色设计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就《马兰花》而言,这种青春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影片的主人公马郎、小兰和大兰的角色设计上。 在经典迪斯尼动画电影中,与温柔漂亮,历经人生磨难的女主人公相对的,总会有一个完美的男子(男主角)出现,这个男子纯真、善良、勇敢、腼腆,是个文雅的合乎主流阶层口味的漂亮的大男孩。如《白雪公主》、《仙履奇缘》、《睡美人》、《小美人鱼》中的王子,《风中奇缘》中的拓荒者庄迈斯、《花木兰》的将军李翔、《阿拉丁》的阿拉丁、《大力士》中赫拉克里斯,另外一些男主角以动物的形象出现,尽管外貌各异,但是其善良可爱勇敢处几乎与“完美男子”的形象如出一辙,如《小姐与流氓》中流浪狗、《美女与野兽》的野兽、《狮子王》中的小狮子辛巴等无不如此。 在《马兰花》中,主角马郎的形象也是依照这种理念创作出来的,他20岁左右,作为马兰花的守护神,高大、英俊、勇敢、完美,痴情,善良、憨厚、正直、真诚,就像所有迪斯尼动画中的男主角一样,棱角分明的脸,漂亮时尚的打扮,因为纯真而轻信,以至上当受骗。马郎缺乏个性特点,完全是迪斯尼早期动画中“完美王子”的形象翻版,仅仅欲救公主脱离灾难的辅角。 女主角小兰18岁左右,端庄淑雅,身段苗条。像迪斯尼动画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勤劳善良,活泼慧黠,敢爱敢恨,善解人意,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这种设计合乎一般商业片对女性角色定位。但是与经典的迪斯尼爱情动画电影相比,女主角和男主角一般总是受尽磨难,他们的多舛的命运发展才是影片的主线,所有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是围绕她或他而展开。 进入新千年,好莱坞动画的主角呈现个性化、多面化,叛逆化得发展趋势。纵观近年来的迪斯尼、皮克斯和梦工厂动画,无论是《快乐大脚》、《小鼠大厨》还是《功夫熊猫》,主人公也早已不像经典动画那样是扁平化的完美人物,在出身方面也不是那么高贵,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无伤大雅的人性弱点的平民化人物,也就是说,当代动画的主角已经从经典动画的童话式的高贵人物向现实型生活化的小人物转化。这些角色具有先天性的不足,具有各种缺憾。如《花木兰》中花木兰是个不能光耀门楣,令父母尴尬,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快乐大脚》中的曼波在以歌唱著称的企鹅族群中竟然五音不全,天生的双足乱动,被大家耻笑,导致父母脸上无光。在《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一开始完全是个令人生厌的家伙,不光长得丑,而且行事乖张,没有同情心。在《小鼠大厨》中的主角竟然是一只被人类痛恨,欲灭之而后快的小老鼠。而《功夫熊猫》中的主角是个行动笨拙,以卖小吃为生,贪吃,毫无练武天分的笨熊猫。 与当下好莱坞动画的主角设置相比,《马兰花》就有了些美中不足。小兰的戏份显然有些弱,被父亲、大兰等喧宾夺主。要说她的命运有曲折的话,只是些小的误会造成的,也就是说本片的男女主角没有成为藤妖的时时刻刻的对立面。此外因为外在造型上一味的讲求唯美,反而使这个角色高度的概念化和模式化,不像一个药师的女儿,没有劳动者基本个性特征(当代好莱坞动画中的女主角也有温顺淑雅的,但大都很顽皮、桀骜不驯),而像一个养在深宫大院中的贵族小姐。同样,马郎也似乎是个只知射箭和谈情说爱的标准的贵族公子,也是概念化人物。 当下好莱坞动画的主角,一般是刚开始时受尽屈辱和挫折,但因缘际会,由于一场大劫难或事关部族存亡的大争斗,激发了潜藏的能力,战胜了邪恶而强大的对手,最终成为了英雄。实际上这种角色的变化满足了当代草根阶层潜在的愿望和心理需求:没有天生的英雄,没有完美的人性,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可能成为可能,在危机关头激发潜在的智慧和能力,小人物也会创造奇迹,改变历史,建立功勋,赢得同类的尊重,获得名誉和地位。而且,这些先天性的不足和人性中可以原谅的缺点也是制造喜剧气氛的最好的元素。如花木兰相亲时的尴尬和闹剧,功夫熊猫卖面条等。实际上,早期的迪斯尼动画反映的是儿童的心理和愿望,单一扁平化的人物,善恶分明的形象便于单纯的儿童很快建立心理认同,进入情景。而当代迪斯尼动画实际上在某种程度还是以少年或者更年长一点的人群作为预定的观众群。人物形象的复杂化和圆形化更能使他们找到认同感。这种角色变化的实际上反映了迪斯尼动画由童稚化向青春化,成人化发展的趋势。这种特点在《大力士》(1997)、《恐龙》(2000)、《变身国王》(2000)、《公主日记》(2001)、《失落的帝国:阿特兰蒂斯》(2001)、《怪兽电力公司》(2001)、《星际宝贝》(2002)、《圣诞快乐又疯狂2》(2002)、《星银岛》(2002)、《海底总动员》(2003)、《熊的传说》(2003) 、《放牛吃草》(2004)、《超人总动员》(2004)、《四眼天鸡》(2005)、《赛车总动员》(2006)等都有突出的体现。 作为一部为中国影院动画寻找中兴之路的大制作,《马兰花》的主创人员的确在创新方面花费了心思,也明锐的扑捉到了当代世界动画发展的趋势,但是如果在主要角色的性格设计方面再大胆的往前走一步的话,定当能给观众以更多的惊喜。 反角藤妖及配角群像 迪斯尼动画中的反角, 一般都是歹毒的巫婆巫师或恶人,如《白雪公主》中的皇后、《仙履奇缘》中坏心的后母、《睡美人》中的黑巫婆、《小美人鱼》的海底女巫乌苏拉,《美女与野兽》中的恶霸加斯顿、《阿拉丁》中的巫师贾法、《狮子王》中觊觎王位的刀疤、《风中奇缘》中的总督雷利夫、《花木兰》中的匈奴单于等。他们不光在外形上被设计成显而易见的坏人,而且品质败坏,做事不讲道德,野心勃勃,总是觊觎不属于他们的王位、财产、爱情,胡作非为,结果给正面角色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正面角色非得用超常的智慧和勇气才能战胜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种角色设计容易使影片的敌我斗争的线索清晰明了,也会使剧情单纯好理解,通过善恶有报的结局满足人们简单的惩恶扬善的心理。 《马兰花》中的藤妖就是依照这种理念而设置的,非常成功,成了最大的亮点。原作中的猫是反角,但他是过去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以道德教育为主旨的儿童剧,告诉儿童是要做勤劳善良的孩子,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因此对于反角猫消灭它是下策,让它从善才是上策。但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儿童都已长大成人,作为一部影院动画,影片定位为青春剧,也是为了吸引更多青年观众。因此,在此次电影版中,老猫由原剧十恶不赦的坏蛋变成了被坏人利用的角色,最终幡然悔悟救了小兰。新设置的反角藤妖有点神经质、喜怒无常,心狠手辣,善使阴招。厌恶一切美好的东西,一心想夺取马兰花,以实现其毁灭其他动植物霸占马兰山的阴谋,这样就加强了戏剧冲突。藤妖造型设计业极具想象力,无数个触手如同多头蛇,斩断又长出,既符合藤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又把中国古神话中九头怪的形象加以夸张性的发挥。 《马兰花》中马郎等与藤妖决战的分寸度也把握得很好,战斗场面不血腥、不残暴,藤妖虽然很凶狠狡诈,但整个画面惊心动魄却不会使人恐怖揪心。因为有了藤妖,小动物的命运和品质得到了生动体现;因为有了藤妖,马郎和小兰的真情真爱得到了考验和讴歌;因为有了藤妖,大兰、老猫等也得到了教训和反思;因为有了藤妖,才使矛盾冲突激烈,使得高潮部分的善恶大决斗气势磅礴,由于藤妖的强大,才使正邪斗争的艰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为马兰花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如网上所言:“《马兰花》跳出了以前好丫头与懒丫头的评判,把马兰山的动物家族归到花神马郎的旗下,同时让对手变得凶狠狡猾,形成藤妖的黑暗势力,双方的战争是为了美化环境还是毁了森林,一个藤妖让戏大大增加了悬念和可看性。” 总之藤妖被刻画得相当成功,也使得《马兰花》引人入胜,更有新意了。 在当今好莱坞动画中,调皮可爱,有着各种各样人性缺点的小动物成了衬托主要人物,制造喜剧性冲突,推进情节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角色。《马兰花》中的动物群像的确很出彩。首先是大肥猫的设计匠心独具,显然是受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如《侧耳倾听》、《猫的报恩》的肥猫设计的启发,极具特色。其次是那群跟着马郎、小兰一起和藤妖抗争的小动物们,不管是老羚、胖豪、小猴、小兔,还是八喜、螳螂和小鸟们,平时或多或少有些缺点毛病,但到了关键时候一个个变得英勇无比,团结一心。这样描写很符合青少年心理,很巧妙的移情借喻作用,会让观众看得很开心。 角色设计细节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大兰,小兰的设计也太过于概念化和平面化,大兰18岁左右,是小兰的孪生姐姐。懒惰、虚荣、自私、怯懦,爱耍些小聪明小手段占些小便宜。但大兰嫌贫爱富的性格根源没有挖掘出来,和小兰应该有矛盾冲突的。大兰爹的形象定位为喜剧角色,但过于无厘头,他竟然辨不出朝夕相处的两个女儿,不合情理。给女儿和马郎制造机会约会也过于无厘头,有点神经兮兮。遇险获救的情节放在他身上有点喧宾夺主,若放在小兰身上会使主角戏份更足,形象更丰满。场景设计及其他 商业动画电影首先是一种商品,美国动画作为工业化生产线上出来的模式化的产品,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作模式。在世界动画电影领域建立一座又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峰,对中国动画形成了压力,同时也提供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马兰花》制作团队迎难而上,根据动画电影的特点,充分运用相关技术优点,发挥美影厂优势,影片在故事性、想象力、可看性等方面均获得极高的提升。姚光华导演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在谈到《马兰花》的艺术品质时说:“本片人物造型避开了国外动画画风,突出民族特色更有东方文化底蕴,场景偏向抒情的、简洁明快的非写实手法……”场面设计主要体现出三个特征:宏大、奇险、环保,特别重视视觉冲击力。场景绘制在三维中辅以二维,色彩很丰富,既有油画的浓烈,又有山水画的清新,体现出中国金碧山水画的精髓,藏露、虚实、色调等都让人感到美轮美奂,具有强烈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张扬了典型的中国文化。画面制作美轮美幻,音效配乐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剧情张弛有度。因此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在接受采访时说:“片子的节奏是现代感的,有斗争、魔幻但不血腥,迎合了新时代动画片的审美要求,打破了天、地、人、妖、魔、物之间的传统界限,是适合几代人共赏的奇幻影院动画片”。 但是和国外,特别是美国好莱坞动画相比,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在角色设计方面要突出人物的个性,“有缺点的正面人物在平庸的生活中很不如意,因缘际会,建功立业,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英雄”几乎可以概括当代好莱坞商业动画电影一般特征。也就是说,有缺点和不如意的角色对当代颇受生活压力的普通观众来说可以感同身受,观众的同情心使他们容易很快建立角色认同感。认同感一旦建立,角色的命运就会吸引观众。其次要注意角色的主次问题,一般而言,要给主角足够的戏份,次角再出色,也是为了烘云托月,为主角服务的,喧宾夺主乃是大忌。再次,在细节方面,要把更多的人情人性的因素加进去,目前中国影院动画在大场面的渲染方面不让欧美,但是在煽情的细节性刻画方面还得更进一步。 从目前的中国动画的创作情况来看,在制作技术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编剧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从事动画编剧的人员中,儿童作家和美术从业人员居多,这使动画片的文学与美术的含量大大提高。但是,由于这些编剧对电影语言运用的不成熟,导致动画片的影视感不足,缺少视觉震撼力。马兰花出现的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剧作有很大的关系。 总而言之,国产动画在观众传统观念中,往往商业性不强,缺乏娱乐性,与市场需求脱节。而此次影院动画片《马兰花》做出可贵的探索,在主题、形象、技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革命性创新,不仅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可看性,娱乐性,又不乏教育意义。尽管不乏白璧之瑕,但仍不失为一部媲美迪斯尼经典动画的非凡之作。 [1] 杨晓林(1970.1-),陕西宝鸡人,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编剧,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好莱坞动画电影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代号:D.09-0127-09-401.

@《马兰花》相关推荐

  • 塘河保卫战 HD
  • 希斯特斯兄弟 正片
    希斯特斯兄弟

    约翰·C·赖利,华金·菲尼克斯,杰克·吉伦哈尔,里兹·阿迈德,丽贝卡·鲁特,艾莉森·托尔曼,鲁特格尔·哈尔,卡罗尔·凯恩,PatriceCossonneau,ZacAbbott,DavidGasman,菲利普·罗施,克瑞德·布拉顿,LenutaBala,约亨·海格勒,埃里克·科尔文,伊恩·雷迪丁顿,阿尔多·马兰,TheoExarchopoulos,肖恩·达根,RaymondWaring,约翰内斯·

  • 手写信 HD中字版
    手写信

    山田杏奈,作间龙斗,芋生悠,山本浩司,河井青叶,木下明里

  • 在哈瓦那的一周
    在哈瓦那的一周

    丹尼尔·布鲁赫,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伊利亚·苏雷曼,乔什·哈切森

  • 波兰爱经 正片
    波兰爱经

    玛达琳娜·波扎斯卡,彼得·亚当奇克,卡罗利娜·格鲁什卡,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达努塔·斯腾卡

  • 给宝贝的最后笔记ElcuadernodeTomy 超清
  • 神秘夫人1966
    神秘夫人1966

    丁莹,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