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归家:碧昂斯电影作品正片

简介

碧昂丝·诺尔斯,EdBurke 碧昂丝·诺尔斯,杰斯,蒂娜·诺尔斯,凯莉·罗兰,索朗·诺尔斯,法瑞尔·威廉姆斯,BlueIvyCarter,Anthony'Havoc'Marche,LesTwins,MichelleWilliams 纪录片 美国 2019

2009年的时候,我还在一家国家日报当记者。像我这种虚荣浮华的男妓者,平时只能写写时尚、艺术之类的。我们这种想要当中国的纽约时报的宇宙级大报,头版一般都是国家发布政治经济数据的,大人物们又出访了哪个国家之类的新闻。像我这种虚荣浮华的男妓者,写的时尚艺术的稿子在编委来看,都是不入流的。总之呢,像我这种虚荣浮华的男妓者,是和头版无缘的啦。

10月,Beyonce要来北京开演唱会,我的编辑就把媒体票留给我了,我开心得不得了,因为当时Beyonce是我的女神,当时Single Ladies火出天际,我身边的所有基佬和胖妹都录了那一段oh uh oh的大腿舞。

我去五棵松体育馆之前,编辑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带着电脑去,边看边写稿子,明天要发头版。”

后来,我就有了人生第一篇头版稿子。

到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她唱了什么,只记得有Brokenhearted Girl和Single Ladies。座位特别好,我看着Bee姐穿着白纱露着大腿,向我(舞台)奔来,灯光打在她身上,跟披着月光一样。当晚,我绞尽脑汁,写出了在报社写过的最精彩的几句话:The superstar switched costumes several times, morphing her stage persona from that of a "moonlight goddess" to a beautiful bride, an S&M leather queen, a sexy android, and a human-leopardess hybrid between songs.

十年过去了,Bee姐结婚生娃,又出了好多新歌好多专辑,我完全没有印象了。看到她上个月出了一部纪录片《Homecoming: A Film By Beyoncé》,立即决定抽时间看一下。

既然是纪录片,当然期待就有点不一样。刚一开场,被一首熟悉的《Crazy In Love》所震撼了一下,顺手给F哥发了个微信“妈呀,太好看了,一定要看”,结果,越看越不对劲,虽然是纪录片,但是根本就是几场演唱会的剪辑啊。我立马再给F哥发了过去“我收回刚才说的话”。

然后Bee还故作聪明地在歌曲之间穿插一些她想探讨的问题:黑人音乐、黑人文化。但是又完全没有说清楚,探讨得也毫无深度,只是录了一些她为了这次演唱会排练的片段,大家的口述。我想要看的心路历程,困难苦难,成名获利的问题,全部没有。

更有意思的是,Bee姐在这部纪录片里,把自己塑造成了黑人女性的成功典范,为了种族问题摇旗呐喊的文化英雄。

但是问题是,Bee姐这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哪来的勇气把自己塑造成这样的黑人文化的女英雄?她的成名就是她老爹给安排的路好吗?组队“天命真女”的时候就一人站C位,被大家嘲笑说是“碧昂斯和她的伴唱”组合了。到后来又闹出偷歌之类的八卦,更让人觉得不可信服。她在流行音乐上对黑人音乐的探讨的确功不可破,但是非得给自己附加这么多标签,让人觉得有一种刻意的做作感和紧绷感。

更糟糕的是,分明是一个演唱会的品质,非要冠上纪录片的名,加一个“A Film By Beyoncé”的副标题,故作深沉地讨论种族问题。

还不如像Madonna,Kylie Minogue,或者Taylor Swift,干脆就大大方方地直接出演唱会DVD呢。

回头再看十年之前的这篇稿子,“morphing her stage persona from that of a "moonlight goddess" to a beautiful bride, an S&M leather queen…”,我自己倒觉得这句话真是精美无比,但是,当时的头版编辑应该翻个白眼,心里默默地骂了一句“什么鬼啊”吧。

By the way,我后来才搞明白,这篇关于Bee姐的稿子,为什么能发到头版头条了——因为第二天是星期六,这一天的头版,最不重要的头版。

@《归家:碧昂斯电影作品》相关推荐